2011年6月12日

天黑請開燈 - 消失在第七大街 (2010)

突然襲來的一場大停電,讓整個城市的人都憑空消失了,只留下一地的衣物。僥倖存活的人發現他們的敵人來自黑暗,為了生存而不停的與黑暗戰鬥著......(下有劇透)



《消失在第七大街》是很典型「一覺醒來世界變了」的故事。這類型的故事由於可以天馬行空地敘述世界如何改變了,看起來似乎很好發揮,但其實不然。因為越是天馬行空的怪異世界觀,想要說服讀者或觀眾去接受,或是去融入這個世界,就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畢竟大家都沒人實際經歷過那樣的世界,缺乏引起共鳴的普遍元素,創作者與讀者都是在各自腦袋中建構那新的世界。而且有時候世界變得太陌生,也容易陷入難以收尾的窘境。

作為末日型電影,《消失在第七大街》對於人們消失方式的處理著實吸引到我的好奇與注意。看看那滿地散亂的衣服,滿街混亂的空車,彷彿可以讓人想像到前一秒還是熱鬧不已的街道;而下一秒立刻就變成杳無人跡的死城,一切似乎都還是「進行式」。與《消失在第七大街》相比,同樣也是描述「空無一人」的《我是傳奇》,其街道的景色已經雜草叢生,動物四處活躍,成為名符其實的「都市叢林」,人們的消失已是「過去式」,雖然一樣孤獨,卻相對安心。


電影故事的開頭是以電影院中的人群拉開序幕,我還蠻喜歡這樣的安排,因為隨著大停電之後的人群消失,會讓同樣在看電影的自己聯想到自身,是不是也會電影看到一半消失,把自己投射到電影中,而增添莫名的恐懼感。然而恐懼感很快就被主角起床後發現空無一人的世界而帶來的孤獨所取代。這種孤獨感,讓人聯想到日本攝影師中野正貴有本名為《Tokyo Nobody》的寫真集,你可以發現許多人生活於照片中的痕跡線索,卻怎麼也找不到半個人。

可惜我覺得這電影比較好看的部份,也差不多就到這邊告一個段落。男主角之後在一個夜晚走到了一個以發電機供電的小酒館,並且在那邊遇見了其他倖存的人類。原本從這邊就應該進入高潮的劇情,反而讓我越看越覺得悶。小酒館裡倖存的四人發現人們之所以憑空消失,是因為被「影子」抓住了、吞了、侵襲了,或是騙去了,實際被怎麼樣倒是不清楚。也因此,為了生存,必須時時刻刻保持自己處於光線之下。這設定很有意思,但電影中提供照明的器具也太不耐用,手電筒電池三不五時就沒電,主要角色們有一大半時間都是在處理這些照明問題上,看多了也彈性疲乏。要說照明不可靠嘛,小酒館的發電機老早就不怎麼夠力,一直呈現燈光忽明忽暗的狀態,卻又可以持續供電撐到男主角開車逃走的前一刻。

費盡千辛萬苦取回車子逃出的男主角,最後卻以很草率的方式消失(相比於女醫生或是戲院員工,這兩位的消失都有較長一段的鋪陳)。這也許還只算是劇情比重分配不當,電影中還有其他不甚合理之處:例如劇中的小女孩每次看到人都莫名其妙的逃跑(她一個人不害怕嗎),主角躲在車中不肯救另一個活人(身上有那麼多手電筒,開個燈就可以趕走陰影,把對方救入車中),以及最讓我覺得奇怪的是那令人印象深刻的飛機墜毀。早晨看到的飛機墜毀其實已經距離深夜大停電好一段時間了,若說駕駛員消失導致墜機,那早就該墜機了;可是姑且不論墜機時刻,飛機上應該是獨立供電,就跟以發電機發電的小酒館一樣,不受停電影響,那又為何會墜毀呢?


撇開劇情邏輯不怎麼通順甚至矛盾之處,電影中的陰影特效倒是作的不錯。每燈燈光曖昧不明時,陰影便從任何有影子的地方伸出魔爪,看得讓人心驚膽跳。陰影偶爾還以站立的人形出現,也許在柱子上,也許在牆上,就這樣站著一動也不動,雖然看不到眼睛,卻讓處於燈光下的人有種被直狠狠注視著的毛骨悚然感覺。

另外電影中有兩段是我比較覺得有意思的。一個是關於倖存者的省思。女主角一直覺得自己是哪邊做錯了,因此沒有被帶走,不像其他消失的人一樣,被帶到另外一個地方去。當這個世界絕大多數的人都不見了的話,確實會讓人懷疑自己,搞不好消失的不是其他人,而是自己,自己被帶到另外一個世界去了。就像九把刀的小說〈語言〉(這也是「一覺醒來世界變了」形式的小說)中的主角,突然發現他所在這個世界失去了一切邏輯,每個人口中發出不像是任何語言的無意義聲音,文字或錢幣失去了本身所代表的符號秩序。那麼會不會瘋掉的不是世界,而是自己呢?是自己變得無法理解世界的運作?

另外一個是飛蛾撲火的比喻。男主角在偶然復電的電視台中收到一則來自芝加哥的廣播,廣播中提到「除了你握在手中的光源,千萬不要相信任何燈光。」因為這則廣播,男主角決定離開小酒館前往芝加哥,也提出了一項質疑:「為什麼世界在一片寂黑之中,唯有這個小酒館依舊發光,使得我們這些僥倖生存也因而會合於此?我們說不定就像是聚集於路燈下的飛蛾一樣,搞不好敵人只是想把我們集中在這邊,再加以消滅。」(憑印象寫的,或許有出入)。這也讓我聯想到望月峰太郎的漫畫《末日》,那是一個描寫日本發生大地震,富士山火山爆發毀掉整個日本,使東京變成煉獄的故事。在煉獄般的東京,也有召集生存者集合的廣播,不過與《消失在第七大街》不同的是,《末日》中的廣播本身就是誘引生存者的路燈,《消失在第七大街》則是男主角因為聽到集合廣播,而聯想到酒館也許是扮演誘引飛蛾的路燈角色。

好的電影可以分成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娛樂性的,看的時候充滿感官刺激,享受的是觀看過程;一個方面是思考性,看完之後電影的劇情、對話、畫面、人物在腦袋中激盪不已,久久不能散去。娛樂性與思考性能兼顧的電影更是傑作中的傑作。《消失在第七大街》有著很有意思的故事題材作為切入點,可惜看得過程略顯沉悶,看完之後讓人愕然,「怎麼這樣就結束了?」娛樂性與思考性兩方面都嫌不足。這邊容我借用一下電影的 Slogan,與其要進入烏鴉鴉的電影院看這部電影,不如「Stay in the Light」吧。

--
延伸閱讀:
Vanishing on 7th Street (2010) - IMDb
中野 正貴 Masataka NAKANO : ギャラリー・アートアンリミテッド
(內有《TOKYO NOBODY 寫真集的部份照片》)
Croatoan Island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劇中戲院工人所提到的殖民地消失事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留言迴響